秦始皇和伊丽莎白二世(1952年登基,在位时间最长)
①“君主”给你们什么印象——君主权力至高无上
②关于“宪”你们能想到什么——宪法
③君主与宪法矛盾吗——不矛盾,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
④伊丽莎白二世和特蕾莎梅,英国权力掌握在这两个女人谁的手中?
导入:英国全称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,是个岛国,由英格兰、苏格兰、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,国土面积24.4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广西省。17世纪前期,英国仍然是一个较小的农业国,全国人口只有四五百万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国家,在17世纪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。在17世纪的英国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?
一、确立前提:资产阶级革命1640-1688光荣革命
17世纪初,英国资本主义已有了较大发展,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。他们不断在经济上日益强大,在议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当时统治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,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“君权神授”王权是上帝所赐,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统治者,神圣不可侵犯,渴望王权专断。他不经议会同意,强行征税,他的言行与英国政治传统严重不符。英国曾在13世纪颁布《大宪章》,规定没有经过议会同意,国王无权征税,逐渐确立了“王权有限”和“王在法下”的基本原则。
继詹姆士一世之后,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,无视议会的权力,解散议会。1640年为了镇压苏格兰起义,国王不得不召开休会多年的议会,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。查理一世恼羞成怒,派军队闯入议会,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,挑起内战。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,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。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,随后,英国宣布为共和国。
英国有皇家海军空军,唯独没有皇家陆军
然而,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护国公为首的军队中,议会有名无实。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后,军官们争权夺势,政局动荡不安,查理二世趁机复辟,英国恢复了君主制。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詹姆士二世,他是个天主教徒,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16世纪宗教改革天主教东正教新教,进行反攻倒算,竭力加强皇权,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非常不满。
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她的丈夫威廉入主英国。这次不流血的政变,历史上称为“光荣革命”国王传统,政治妥协的智慧。
议会决定国王命运:杀、逐、请一个国王
二、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
1开始确立:1689年《权利法案》的颁布——立法权的转移,国王-议会
光荣革命后,为限制国王权力,1689年颁布《权利法案》。P37学思之窗思考:①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立法权、财政权②法案颁布后国王和议会的权力有什么变化前君权神授王权无限,后议会权力高于王权。
原则:法律之上、议会主权
why以法案的颁布作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?体现原则?法律之上、议会主权《权利法案》以明确的法律条文,限制国王的权力,保证议会的权力,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,国王开始处于“统而不治”的地位,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。
议会早期出现了两个不同派别的党——辉格党和托利党,他们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,后来发展成为工党和保守党。获得多数席位的一派成为多数党,实际控制政权。
执政党在野党、美国民主党共和党、中国1+8、苏联解体
2最终确立:1721年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——行政权的转移,国王-对议会负责的内阁
《权利法案》虽然把国王的立法权转移给议会,但还有行政权。英国很早就有国王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、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、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,因为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召开会议,所以人们称为内阁会议。当时内阁不是一个法定组织,后来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,于是内阁会议改由一名大臣主持,这样就产生了首相职务,并形成了英王不得参加内阁会议的惯例。英王乔治一世德国人,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物不感兴趣
1721年,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,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,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。
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什么本质区别? 内侍,决策机构
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请求禁烟
首相的产生及权力地位?
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,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。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,掌握国家行政权,同时又能通过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。这样,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。
角色扮演特蕾莎·梅:①党领袖②所在党参加下院选举,获胜成为多数党③获得一半以上议席④国王任命⑤提拔内阁
当国王和首相出现矛盾,内阁成员站在哪一边?反映了内阁成员与首相是怎样的关系
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,内阁的首脑是首相,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。内阁成员集体负责,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,要与首相共进退。
当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,如何解决?
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,其实对议会负责内阁权力受议会制约,所以称责任内阁。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,内阁就要垮台,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,重新选举。议员议席
3逐渐完善:1832年议会改革——政治民主权利的转移,贵族-工业资产阶级并不断完善到普通民众
工业革命后,工业资产阶级兴起,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,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。1928年实现普选权。
一、确立前提:光荣革命
经: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
背景 政: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
阶级: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
根本原因:封建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
导火线:1640年爆发革命,国王重新召开议会
二、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过程
1开始确立:1689年《权利法案》的颁布——立法权的转移
2最终确立:1721年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——行政权的转移
3逐渐完善:1832年议会改革——政治民主权利的转移
板书2
英国代议制的建立
1进程:内战—光荣革命—《权利法案》—责任制内阁—1832议会改革
2特点:①君主统而不治②内阁对议会负责③议会是权力中心—君主立宪制
3核心原则:主权在民
4启示:
本课总结:
一条主线: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、发展、完善过程
两个趋势:君主权力逐渐削弱,议会权力不断增强
三个转移:立法权国王-议会,行政权国王-内阁,政治权利贵族-工业资产阶级到普通民众
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
①保留君主,但是“统而不治”
②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,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
③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,内阁掌握国家实权
作用:①推动英国民主化进程
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
③有利于社会稳定
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的原因
①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,选择不流血政变“光荣革命”
②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,且掌握一定权力
③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符合